業務總覽

業務總覽

 
  • 再生能源業務

    業務發展

    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時代,中國內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於2022年6月頒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按照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20%左右的任務要求,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開發利用。《規劃》當中也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佔比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佔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足證可再生能源發展得到國策大力支持,發展前景明朗。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2022年仍然反覆,但中國內地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均實現強勁增長,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氫能,以及能源智慧化正面臨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

    事實上,港華智慧能源早於2016年成立「港華能源」 品牌,為集團之城市燃氣項目公司提供能源規劃、 節能諮詢等一站式服務。港華智慧能源立足於此雄厚基礎,在公司正式更名後,一直大力投資以零碳智慧園區為場景的智慧能源項目。集團將會繼續圍繞綜能化、去碳化和數碼化之三大戰略方向,推動零碳智慧園區和光伏、儲能、充換電項目向前發展。

    目前,中國內地仍處於把能源使用的重心逐步由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的階段,高效潔淨的天然氣會繼續擔當重要的角色。工業領域作為節能降碳的重點,可以預期相關能源項目的推廣應用及效益提升會不斷深化,並會加快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因此港華智慧能源將會重點協助國家八大控排行業,包括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造紙及航空,提供節能減排方案,並安裝分布式光伏系統,務求協助企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長遠來說可以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業務亮點

    在2022年,中國內地各類的產業園區數量有逾 25,000個,當中有約2,600個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全國總量約31%,可見協助工業園區邁向可持續發展、實現零碳的潛力巨大。

    截至2022年,集團已在22個省╱市、自治區及直轄市佈局逾500個可再生能源項目,落實發展80個零碳智慧園區,業務涵蓋多能(冷、熱、電)聯供、光伏、儲能、充換電站、工商客戶綜合能源服務等。

    年內,港華智慧能源積極加強溝通,並與不同大型企業展開合作,務求加速業務佈局:

    -與泰安市泰山城建集團在2022年7月簽署戰略合作發展協議,雙方將在燃氣供應、分布式能源供熱、廢棄礦山治理、城鄉供水、污水處理、環保治理提升、氫能應用以及零碳示範城市建設等方面展開緊密合作,共同助力泰安市低碳發展。

    -與福田投控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福新雙碳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睿華(深圳)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在2022年8月宣佈將會攜手把福田區屬公共機構建築打造成節能降碳改造能源合同管理項目。這項「近零碳」排放項目以福田區委機關大院為試點,率先建立全國首個近零碳柔性虛擬電廠。

    港華能源和伏圖拉新能源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在2022年11月聯合主辦「TERA TOUR碳汭中國行2022 • 蘇州站」,大會以「慧聚 • 零碳 • 共生」為主題,邀請了蘇州工業園區政府、行業協會、知名投資機構、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及客戶代表聚首一堂,共同探討基於數碼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綜合智慧能源應用,探索賦能蘇州經濟綠色發展的創新路徑。未來「TERA TOUR碳汭中國行」將會在其他城市舉辦,繼續鼓勵行業攜手協作。

    除了拓展業務版圖外,集團也致力提高零碳智慧園區內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水平。針對目前中國內地對工業園區內容及基本要求,以至評價範疇、方法等存在不清晰的問題,發布《零碳智慧能源工業園區指標體系標準》、《零碳智慧能源工業園區碳排放數理統計標準》以及《零碳智慧能源工業園區評價與驗收標準》三項基礎性企業零碳技術標準,以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一致及穩定。該系列標準是全國首個可落地、可實施、可監控的零碳智慧園區能源使用排放的企業評估規範,由港華能源牽頭組織,聯合TÜV南德意志集團、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共同編製。

    科技賦能

    國家在2022年頒布的《針對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 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中,提及要「引導改造升級」、「加強技術攻關」、「促進集聚發展」及「加快淘汰落後」。港華智慧能源銳意發展零碳業務之初, 已經重視以科技賦能,並積極投放資源於技術研究及創新落地。

    全國首支百億零碳科技基金

    集團連同母公司中華煤氣於2022年1月與IDG資本 共同宣佈,成立全國首支零碳科技投資基金,總 規模100億元人民幣,首期募資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太陽能、風能、動力電池、儲能、智能 電網、氫能、碳交易及管理等零碳科技相關創新領域。零碳基金是全國第一支以「技術投資+場景賦能」為主題的零碳科技基金,集團與IDG資本將在零 碳科技領域形成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利用港華智 慧能源豐富的業務場景賦能創新科技產品落地,為工商業客戶實現節能減排。

    零碳智慧園區虛擬電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集團在2022年4月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零碳智慧 園區虛擬電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開展科技攻關,帶動能源互聯網和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與技術進步。作為零碳智慧園區新型供電系統的重要一環,虛擬電廠可以平衡電力供求,確保能源供應,保障能源行業穏定發展,同時提升潔淨能源的效益及使用率。

    港華智慧能源生態平台

    同月,由港華能源和騰訊雲聯合打造的港華智慧能源生態平台正式上線,並已在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率先落地。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之一的海陵區以新能源產業為主導,建設及應用屋頂分布式光伏,再結合充換電、工商業節能、用戶側儲能、區域能源站、燃氣分布式、智能配電網及虛擬電廠等。預計該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減少數十萬噸的碳排放。園區應用港華智慧能源生態平台,利用物聯網系統,匯集各項目的量測及運行數據,實現數據可視化,分析、預測、優化及以智能化方式管理園區的能源數據。

    港華能源研究院

    集團於7月成立了港華能源研究院,以智慧及綠色 能源為主旨,提供實際的商業化場景,吸引及主導各科研機構共同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可落地的商業化項目。港華能源研究院作為按照集團發展戰略在內地設立的研究機構,是集團對外統一面向科研、學術界和產業界交流的平台,將在氫能、儲能、能源數碼化、可再生能源以及節能低碳等領域 進行應用研究和戰略佈局。此外,港華能源研究院選址落戶在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充分凸顯利用地理優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促進官產學研協作的決心。


  • 公用事業業務

    業務發展

    2022年,中國內地經濟實現增長3%,增幅放緩。疫情反覆加上各地實施靜態管理,社會生產及消 費市場均受到一定影響。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66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7%。然而國家繼續貫徹落實「3060雙碳目標」,天然氣作為最潔淨的化石能源之一,在能源結構將持續發揮重要角色,而且其具備易於結合其他潔淨能源綜合使用的優點,集團預計其發展前景廣闊明朗。

    中國內地在2022年適時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大大增加市場信心,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有利於恢復經濟發展。在年底更頒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2022-2035年)》,銳意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2023年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之年,集團預期工商業將逐漸復甦,在市場利好因素帶動下,客戶用氣需求上升,將會帶動集團售氣量增長。

    集團年內的售氣量依然錄得升幅,整體燃氣銷售量增長5%至約152.5億立方米。當中民用售氣量上升8%,其售氣量佔集團總售氣量的20%,工業售氣量錄得2%的升幅,佔集團總售氣量的51%,分銷及其他售氣量較去年增長14%,佔集團總售氣量的18%,商業售氣量受疫情影響下降4%,佔集團總售氣量的11%。

    集團總客戶數目達1,593萬戶,年內新增客戶84萬戶,為集團燃氣板塊衍生之延伸業務提供增長動力。其中新開發工商業客戶1萬戶,新開發居民客戶83萬戶。截至2022年,城市燃氣項目累計數目為183個(含企業再投資項目),年內新增項目7個。

    廣拓氣源

    年內,俄烏局勢仍然未明朗,影響國際能源價格處於歷史高位,長踞不下,能源的自給自足更顯重要。受上游不斷提高的價格影響,燃氣銷售毛差面對下行壓力,對集團而言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年,然而集團的售氣量中約八成源自工、商及分銷客戶,在順價方面更具優勢。集團一直爭取減少能源價格波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繼續尋求穩定及低成本的氣源,確保供應來源多元化及穩定。

    在拓展氣源的工作上,集團連同母公司中華煤氣打通資源,年內繼續開展中國內地西南、西北以及四川的氣源工作,並拓展渠道採購價格較低廉的LNG氣源。其中,集團在山西和寧夏的製氣廠已經投產,而位於河北省唐山市LNG接收站儲氣罐項目第二階段共2座20萬立方米的儲罐,以及四川省威遠縣建設的頁岩氣液化項目,均預計將於2023年底投產,有助鞏固港華智慧能源在上游資源競爭中的優勢,增強集團各區域燃氣企業調峰、應急儲備及保供能力。

     

    城市燃氣

    在工業方面,鍋爐煤改氣累計貢獻年用氣量錄得30億立方米,同比上升13%。集團的鍋爐及窰爐煤改氣項目開發穩中有進,年內,集團為工商業客戶完成煤改氣3,699蒸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而當中的增長主要以新建鍋爐為主。

    在商業方面,港華智慧能源年內大力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發展,以「燃氣+」為策略,增加燃氣收益。集團積極發展熱能業務,挖掘燃氣工商用戶的熱能及綜合能服務需求,一站式提供冷暖、熱水、蒸 氣、節能及提升能效等服務,而集團的商業熱水策略模式亦由設備銷售轉型到能源銷售模式,以配合集團的熱能業務發展。

    天然氣摻氫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加快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 氫能成為炙手可熱的低碳清潔能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國家能源局在2022年3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1-2035)》,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各階段目標,並首次將氫定義為一種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確氫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天然氣和氫能在運、輸、用等產業鏈環節有相似特點,在發電、建築工業等應用場景中有大量融合機會。部分省份發布了地方氫能產業規劃,視天然氣摻氫技術為氫能儲運及終端應用領域的突破口,既可拓展氫能應用場景,還可改善終端設備的燃燒性能,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其中華北區域的濰坊港華根據濰坊市政府的「氫進萬家」項目規劃,在政府主導下配合完成燃氣管道摻氫工作。至於華南區域方面,佛燃能源明城綜合能源站於2022年啟動試運行,是繼2021年建成全國首座天然氣製氫加氫加氣一體化站南莊站後的最新站點。

    延伸業務

    在「健康中國」的利好政策支持下,集團連同母公司中華煤氣積極開拓延伸業務的商機,進一步提升現有產品及服務的質素及水平,提供更多元化的綜合解決方案,並挖掘潛在市場的需求,拓展版圖以接觸更多客戶。

    國家早於2021年出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提出須重點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其中能源行業是重點之一。集團旗下品牌名氣家在年底發布「港華芯」,並與RISC-V軟硬件生態領導者賽昉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內地工業控制系統 網絡安全領軍企業北京威努特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宣佈將聯手打造基於 RISC-V「中國芯」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及零碳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智能燃氣錶會內置「港華芯」安全芯片,可與港華物聯網平台實現雙向認證、安全存儲密鑰及數據、加密傳輸關鍵數據,以確保數據通訊安全。集團未來會推廣「港華芯」的應用至不同智能產品中,以至整個智慧廚房產業鏈,以促進燃氣管網安全智能化。

    此外,名氣家繼續佈局「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 堅持以「舒適」及「健康」為兩大生活主線,拓展延伸服務版圖。年內,其互聯網服務平台-名氣家智慧生活平台(TLC)的會員數目已增長至約1,500萬。至於涵蓋燃氣繳費、報裝維修、健康到家、營養諮詢、健康管理、烹飪教學、健康消費等一站式服務的「時刻+」健康生活體驗館相繼在中國內地拓展版圖。

    爐具銷售方面,集團繼續加強自家品牌港華紫荊的銷售,年內推出創新及智慧的家居產品,例如新 推出新款的燃燒器,在燃燒過程中只需依靠灶面補充空氣,有別於傳統燃燒器需要依靠灶具底部補充空氣,令燃燒過程更穩定,可有效避免灶具意外熄火。另外,港華紫荊在智慧爐具加入了定時設計,用戶可以按需要設定關火的時間,或隨時隨地遙距設定熱水器的冷水使用時間,便利用戶生活,滿足市場需求。

    年內,名氣家與北京新域保險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建立聯合工作組,組建專業服務及技術團,通過北京新域保險互聯網平台向連同母公司中華煤氣集團之企業及其燃氣等用戶提供保險經紀服務。展望未來,集團以燃氣綜合保險為基礎,積極探索拓展業務至財產保險,以及與健康業務相關的保險類型,提供更多元化的保險服務,進一步提升單一客戶價值貢獻度,以增加額外收入。

    集團旗下高端廚櫃品牌歌仙娜(Mia Cucina),其優質用料及雅致設計深受大型發展商及民用客戶歡迎,歌仙娜計劃把服務延伸至廚房以外的家居空間,務求涵蓋更全面的家居設計項目,進一步滿足市場對客製化設計的需求。